社科院报告: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严峻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
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战略...
2023-08-16 09:32:01 出处:中国新闻网
(相关资料图)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6日电 (唐东军 杨兰芳)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环境部在广西桂林举办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为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授牌,三峡集团生态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位列其中。这是三峡集团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在授牌仪式上,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主任专业师黄桂云作为获批单位代表,受邀为大会作题为《科技赋能新时代 科研科普双向奔赴》的报告,分享三峡集团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本次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的总共有37家,均由生态环境部和科技部共同审定批准,旨在通过建设科普基地面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科技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提高全民生态与科学文化素质。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科普基地依托三峡集团建设,是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研究机构,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目前已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长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保育基地,分为185平台科研示范区、植物标本展示区、植物“克隆”科普区、珍稀植物展示区等多个区域。
近20年间,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持续对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抢救性的迁地保护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1392种2.98万余株,繁育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苗木24万余株。除了迁地保护和繁育研究外,还非常重视野外回归工作,将人工繁育成功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荷叶铁线蕨、珙桐、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连香树、马褂木等30余种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共计5万余株,成功回归于野外,扩充其种群数,有效促进野外回归苗木自然繁衍生息,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做出了积极贡献。(完)
标签: